董仲舒是哪里人
提到董仲舒,人們就會想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是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其代表作《春秋繁露》中,“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思想,都有助于統治者加強集權,董仲舒也由此受到漢武帝賞識。
董仲舒是哪里人
董仲舒是河北省景縣(原籍)人,但其與德州有不解之緣,他成人之后考取功名,曾長期在德州為官,留下了很多歷史故事,為此德州專門建立了董子文化街來紀念他。
董仲舒的生平教育經歷
董仲舒的老家廣川在衡水東南,鄰近齊魯,北靠燕趙,西界三晉。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董仲舒出生于家有大批藏書的大地主階級家庭。
傳授儒學
董仲舒在30歲時,開始招收了大批學生,精心講授。他講學,在課堂上掛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講,學生在帷幔外面聽。同時,他還經常叫他的得意門生呂步舒等轉相傳授。
這樣,很多人跟他學了多年,甚至沒有跟他見過面。通過講學,董仲舒為漢王朝培養了一批人才,他的學生后來有的當了諸侯王國的國相,有的成了長吏。由于董仲舒廣招門生,宣揚儒家經典,他的聲譽也日益擴大,在漢景帝時當了博士,掌管經學講授。
漢景帝時為博士。他曾走出家門,設壇教授,課講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傳弟子甚至只是聽說過他的大名,但沒見過他的面。他一門心思教學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沒回家看一下。他的行為舉止,都遵循禮節,很多讀書人都尊他為師。漢武帝繼位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國的國相。
他治理江都國,主要是以《公羊》為指導,通過推究“自然災異”、“陰陽運行錯誤”的原因,然后在求雨時能關閉陽氣,釋放陰氣,使天下雨;止雨時,能關閉陰氣,釋放陽氣,使雨停止。在江都國,他這樣做,從來都沒出現誤錯。后來,他被廢為中大夫。(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
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于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今上即位,為江都相。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故求雨閉諸陽,縱諸陰,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國,未嘗不得所欲。中廢為中大夫。
董仲舒是名相還是名宰
董仲舒是名相,是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劉非國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膠西王劉端國相,4年后辭職回家。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廣川(河北省景縣廣川大董故莊村)人,西漢哲學家。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漢武帝下詔征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并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