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一生受益的興趣班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家長不僅要操心孩子的文化課學習,還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想讓孩子全面發展,多一些才能,一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二是希望這些興趣班對孩子以后的發展有利。
讓孩子一生受益的興趣班
1.體育運動類:比如足球、籃球、乒乓球、游泳等。體育運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身體素質、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2.音樂藝術類:比如音樂樂器、聲樂、舞蹈、繪畫等。音樂藝術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音樂感知和創造力。
3.語言學習類:比如英語、漢語、西班牙語等。語言學習可以開闊孩子的國際視野,提高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4.科學技術類:比如編程、機器人、科學實驗等。科學技術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意識。
5.戶外探索類:比如野外生存、露營、登山等。戶外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勇氣、團隊協作和自理能力。
6.文學閱讀類:比如寫作、閱讀討論等。文學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思辨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
給孩子報興趣班的十大誤區
誤區1:為了攀比選擇興趣班
家長聚在一起總是喜歡炫耀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但其實以這種攀比的心理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只會苦了孩子.興趣班還是要從孩子的興趣和承受力出發,讓孩子獲得人格全面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和交往能力。
誤區2:選擇孩子不擅長的方向進行培養
很多家長基于“揚長補短”的想法往往給孩子選擇與其性格喜好完全不同的興趣班,會激起孩子的厭惡情緒,抵觸學習,其實是在南轅北轍,在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反方向上越走越遠。
誤區3:隨著孩子的“三分鐘”熱度進行報班和退班
當孩子出現“三分鐘熱度”的時候,不建議父母因為孩子不想去而放棄上興趣班。而是應該和孩子聊聊,也許孩子只是遇到了熱度降低以后的瓶頸期,等過了瓶頸期,孩子可能又有興趣學了。
誤區4:認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報班讓讓孩子老老實實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重視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隨時隨地誘發孩子的興趣,才能更好的激發孩子的潛能。
誤區5:不了解孩子的興趣,盲目報名
家長應該留心觀察,發現孩子的已有興趣,看準了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然后斟酌選取,而不是盲目報名,然后不停更換,這樣反而會在無形中養成孩子見異思遷,做事沒長性的不良習慣。
誤區6:忽視孩子的年齡,要求過高
孩子的興趣培養應該循序漸進,不要揠苗助長,因為孩子的學習效果和年齡有很大的關系,不同年齡的孩子學習效果不同,家長應該更多的關注孩子在興趣班學習過程中所培養的能力,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孩子的能力水平自然會有所提升。
誤區7:興趣班如同趕場,累了孩子,苦了父母
興趣班的選報一定要有度,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承受能力合理選擇,如果一味地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容易讓孩子感到疲勞、膩味,會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不愿再學習。
再者,過多的興趣班占據了原本的親子時間,使得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機會變少了,長此以往,容易讓孩子和父母之間產生隔閡,脾氣也逐漸變得暴躁、不聽話。
誤區8:狹隘了孩子的興趣范圍
孩子對很多事情感興趣,其范圍遠遠超出了父母的理解范圍。很多父母都認為,樂器、舞蹈、珠心算、圍棋……這些才是孩子的興趣,卻不知這樣局限了孩子潛能的開發,忽略了他對于社會、自然和科學的探索能力,也不利于發展孩子的動手能力。
誤區9:注重結果,輕視過程
家長過度關注孩子興趣學習的結果,無形中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讓孩子覺得,原來感興趣的事情,現在都變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務。
家長應更多地關注孩子究竟學到了什么,培養了哪些能力,獲得了那些提升,保持鼓勵表揚孩子,才會保持孩子的興趣和進步。
誤區10:父母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也有自己的夢想,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就要靠孩子來完成。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把自己以前沒有實現的愿望強加給孩子,那么孩子的負擔就太沉重了。
如果孩子不感興趣,那么學習過程就變成了一種痛苦,這段痛苦的過程會逐漸消磨孩子的學習熱情,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給孩子報興趣班幾個是最合適的
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數不能超過3個,可以是1——2個。為什么這樣說呢?經過長期觀察得出來的經驗和教訓。
孩子周一到周五的時候,全部是上課時間,課外可能已經對學習新的知識沒有什么興趣了。有時間的話,他還想自己玩一會呢。
所以你可以這樣給孩子安排,周一到周五的晚上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報上一個班,但是這個興趣班最好是以孩子自己喜歡的為主,這樣才能學習娛樂兩不誤。然后接下來的周六可以給孩子報上一個班,周日的時候給孩子報上一個班。
因為興趣班現在一般是只上半天,所以那樣的話,孩子還會有一天的時間用來玩或者是用來寫作業。多余3個的話,可能就真的不能兼顧這兩者了。所以報興趣班的底線就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