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級數學理解能力差怎么辦
對于很多的家長來說,孩子在一年級的數學學習當中,所得到的成績總讓難以讓人滿意。有的孩子很努力的學了,但是成績還是平平無奇;有的孩子聽得懂老師在講什么,但是卻不會做題。其實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原因,是孩子缺乏數學理解能力。那么,孩子的數學理解能力差怎么辦?
孩子一年級數學理解能力差怎么辦
1、注重基礎。學數學和修房子是一樣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打好基礎,根基不牢固,又怎么能繼續往上修呢?所以,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要看一些基礎知識過于簡單就忽略它們,更不要太高估自己,直接去挑戰最有難度的。孩子要循序漸進,切不可一步登天。
2、培養孩子的運算能力。運算能力的提高從根本上說是要弄懂“算理”,所以孩子就要把握運算的方向、途徑和程序,一步一步仔細完成,使得運算能力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
如果孩子有類似跳步的現象應及時改正,否則,久而久之會有一種畏難心理,還沒有開始解題就已經擔心自己會做錯,結果這樣就會錯得越多。
3、別吝嗇你的表揚。表揚的作用絕對超乎想象,很多小孩剛開始都討厭數學,覺得它好難,但當他有一點成績,得到家長的表揚,就會看到他在數學學習上的突飛猛進。
每個人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贊揚,尤其是孩子,哪怕一點點的進步。孩子一年級數學理解能力差,那么如果晚上的數學作業做快了1分鐘,就應該進行表揚,提高他的動力。
4、數學語言具體化。在數學學習中,很多問題都來源于生活。在閱讀理解數學題目時,可以先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創設一些生活情境。比如最為抽象的“圖文算式”,可以結合生活中的情景,將抽象的算式生活化。
講故事能較好地幫助一年級孩子擺脫被動的學習方式,向主動學習方式進階。講故事的能力將很大程度影響之后孩子對組合雜題類型的理解與拓展。
孩子數學不好的原因
1、學習態度問題。有些孩子在學習態度不夠正確,常常在學習的時間沒有辦法把精神集中。相反地,有些孩子學習意圖強烈、明顯,具備堅定的意志與主動學習的態度,總能找出方法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難關,主動詢問同學或老師。因此學習態度有問題的孩子,需要家長耐心告知其學習的重要性。
2、學習方式。有些孩子沒有研究出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總是跟老師走,這種行為嚴格來說就是種應付心態。然而有些孩子卻可以把各種學習方法融入日常學習環節,成為專屬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培育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的差異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行為以及學習效果。
3、應用能力差。數學的應用題多半會和生活結合一起,比如商品利潤、雞兔同籠等問題,有些孩子缺乏生活常識,所以應用起來十分頭疼。
孩子缺乏數學理解能力有哪些表現
1、會按照數字數數,但是不會運用到生活中。如果家長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缺乏數學理解能力,可以讓孩子遞給自己的具體數字的別的東西,比如孩子已經可以數到一定量的數字了,那么父母就讓孩子地給自己11顆糖果,看孩子能不能做到。
2、不能比較數字大小。孩子會數數這個問題其實毋庸置疑,但是孩子是否知道哪個數字大數字小呢?如果三個雞蛋,四個蘋果擺在一起孩子能清晰的辨別出那個多,那么如果沒有實物呢?孩子還能比較多少和大笑么?
3、聽得懂,不會做。我想這個問題不止出現在孩子的身上,就是在我們上學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這種問題,老師講的東西我都聽得懂,但是輪到自己下筆的時候就感覺非常頭疼,這就是孩子缺乏數學思理解能力,很難自己主動思考造成的。
4、考試時題會作,但是分數不高。很多父母聽了孩子的考不好成績的話,和孩子一樣會將原因歸為馬虎,不細心,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其實不然,這也是數學理解能力缺乏的典型表現,孩子并沒有形成屬于自己的邏輯思維方式,而導致題做錯,分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