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做題馬虎不認真怎么辦
小學生做題馬虎不認真,家長就要能培養孩子的細心,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般生活習慣能夠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家長多放手,多讓孩子自己上手操作,孩子練的多了,自己就會有經驗的。
小學生做題馬虎不認真怎么辦
1、保持適度緊張情緒。心理學家研究顯示,智力操作效率與情緒緊張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倒U型曲線關系。
當情緒過分緊張,或毫不緊張時,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當情緒在中等強度的緊張狀態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保持適度的緊張情緒,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2、教會孩子有序的生活習慣。要培養孩子養成有序的生活習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而是長期的一項活動。如: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后要復習等等;自己的衣服自己整理,鋪床疊被,按時睡覺,準時起床等。
3、要分析整理孩子的常錯題型,這一角度最需要關注的,就是孩子出現錯誤的地方,是不是同一類型的題目,進一步還可以分析一下同一題型是不是錯在同樣的步驟上。如果確實存在這種集中出錯的情況,那就說明這個孩子在這種題型涉及的知識點上沒有學明白,而并不是家長以為的“粗心大意”。
4、不要進行消極地評價,不能給孩子貼不好的標簽。批評不但對孩子沒有幫助,而且會讓孩子覺得,我就是個粗心的孩子。孩子一旦給自己定了這個調性,就更難克服粗心了。
面對孩子寫作業不認真馬虎,我們不要再對他說“怎么這么粗心”,更不要聲色俱厲地批評,否則很可能會對“粗心”起到強化作用,反而不利于他克服這一毛病。相反,我們要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在孩子粗心的時候提醒他,“做事要細心,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家長對孩子粗心的誤解
1、誤認為孩子主觀不努力。孩子出現粗心的問題,大家數家長都會把它歸結為不認真、太馬虎、缺乏對學習的責任心,是主觀不努力造成的。其實不是,家長們冤枉孩子了,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能力沒達到,也就是學習能力發展失衡所引起的。
2、片面關注學習習慣,忽視做事的條理性。家長往往重視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而忽略了讓孩子養成做事的條理性。其實,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不能堅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容易出現粗心的問題。
孩子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會學會自主,學會次序的安排,把握節奏,變得有條理,更重要的是有了心理體驗,這樣的心理體驗多了,自然形成了一種習慣,而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會遷移到學習當中。
因此,家長千萬別剝奪了孩子做事的權利和機會,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對學習有促進作用,往往會使學習事半功倍。
怎么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不干擾孩子學習狀態。做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理解和鞏固的主要方式,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明晰具體任務后,在這個時間段家長應保證不要打擾孩子的專屬時間。我的建議是做完作業讓孩子自己檢查一遍,養成獨立完成和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2、自己完成作業。作業是吸收和消化知識、應用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鞏固所學知識、檢查學習效果和了解學習狀況的重要手段,是教學的延續,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熟練的解題技巧。
而大部分同學做作業時,往往提筆就做,不認真讀題、審題,對解題思路模棱兩可,導致了題目稍有變化、引申或綜合就錯誤百出。
因此,平時應多思考,多分析,實在不能解決再求助他人,以打開解題思路;要充分認識到獨立完成作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思想上端正學習態度,還應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仔細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