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人是社會性動物,離不開規則,只要在社會中生活、工作、學習,就得遵守社會成員共同制定或公認的行為規范和準則。規則意識則需要盡早地在孩子身上建立與培養。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在學習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促進孩子健康有序的成長呢?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1、讓孩子參與建立規則的過程,制定規則的時候要讓孩子參與進來,這樣他們就會有一種使命感,覺得自己有義務也必須遵守這個規則。要讓孩子明白規則不是為了約束行為,而是為了達到目標必須要做的事情,規則可以讓行為更有序,讓事情變得更有條理,給孩子有效的選擇權來進行引導,逐步建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2、家長帶頭做榜樣,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小孩子時時刻刻都在觀察和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家長的規則意識會潛移默化到他,這個影響是最深遠的。小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一個復印件,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不可能培養出小孩子的規則意識的。
3、以身作則。在培養孩子規則感時要以身作則。家長在做事情時也不要太隨意,嚴格要求自己從小事做起,例如排隊時不能插隊、過馬路不闖紅燈、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
4、理解規則背后的意義。首先跟孩子講規則的前提是要讓孩子理解規則背后的意義,勿以惡小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例如排隊和插隊,或許會讓辦事時間縮短,但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困擾。試想一想,如果你被別人插隊,你會怎么想呢?
-
孩子的規則意識不強,而規則意識的養成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所以,家長應該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孩子小的時候還是很好培養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1、培養孩子的話語權
規則是一種約定,是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當愛情結出累累碩果的時候,新的生命隨之降臨。新生命的出生,就給年輕的父母和所有的家長帶來了一份希望,帶來了一份喜悅,更多的是帶來了一份責任。孩子規則的培養,首先是培養孩子的話語權。常言,病從口入,禍從口出。0—6歲期間是孩子語言天賦最好的時段,是孩子良好語言習慣培養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做家長的首先要培養孩子,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要培養孩子口齒伶俐,善于表達,學會用對的語言描述對的事情尤為重要。
2、孩子規則的培養過程中需要交往權
做家長的不能自私,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封閉在籠子里,不能把自己的孩子關在溫室里。要讓孩子經風雨、見世面、開眼界。因為,人是在不斷的交往活動中認識自己,豁達自己,判斷自己,發展自己,豐富自己。人在交往中才能不斷克服自私,學會分享,學會大度,學會從容,學會冷靜,學會理智。
-
初中階段是一個孩子三觀形成的最重要時期,但是此時的孩子由于判斷是非的能力不夠,所以這時的孩子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在教育這時的孩子,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叛逆心理,采取合適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讀初一的孩子有叛逆心理家長如何培養
1、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父母的嘴里永遠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拿自己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相信我們這一輩子的人都經歷過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要拿著自己孩子和人家的孩子比較,這樣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如果以打擊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那么孩子的心理會產生自卑感。
2、允許孩子叛逆。家長為什么不允許孩子叛逆,犯錯了,主要是家長覺得孩子這么做,他會吃虧,所以家長就希望孩子能過一路正確下去,不做錯誤的事。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有句俗話說,不撞南墻不回頭。還有句話說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多吃。小的時候走了彎路了,好好的改正,而如果在人到中年的時候才走彎路,那就晚了。
3、鼓勵。賞識教育是現在我們所提倡的,多一點贊揚,少一些批評。鼓勵的話語更容易讓人接受,我們可以在鼓勵的同時,用一點小技巧,加入自己的看法,孩子也許就愿意聽了。
4、疏通初中叛逆期的孩子。對待孩子的叛逆,不要一味地去堵,而是要一邊堵,另一邊疏通。如果父母一味地去打壓孩子的一切活動,那孩子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造成逆反心理后無論父母說的對不對孩子只會一味地去反抗,這樣的話對親子之間的感情會很不利。
-
孩子責任感缺失,家長要想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需要我們獨善其身,自己先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樣、好標桿,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能夠看到我們大人的影子,我們要重視身教,以自身行動去帶動孩子。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首先大人是有責任感的標帥,因為孩子生活在家庭,生活在你們身邊,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都耳濡目染,無形之中你們都在起示范作用,有一句話說得好∶身教勝于言教,你說上半天,還不如一次實際行動的具體操作。
孩子認清了,看準了你們不光是這樣說的,而且也是這樣去做的,長此以往,久而久之,他們的行動準則就會在潛移默化之中自我自覺的形成。這是因為你們做出了好的榜樣,樹立了標桿。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2、布置任務+復盤,試錯中的成長。研究表明,對于5-6歲的孩子,給他們布置任務、從錯誤的行為中總結經驗,更能培養其責任感。比如,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
我很能體會很多媽媽的心情,不是舍不得孩子干活,而是讓他們動手,后果可能很嚴重、我們可能更累。但是,孩子的成長從來都是試錯的過程,給他犯錯的機會,告訴他正確的方式,慢慢地他就能夠獨擋一面。
-
培養孩子的耐心,家長首先要能做到耐心做事,我們的行為能夠很好地影響到孩子,感染到孩子,甚至會決定孩子做事的方式和標準,所以,家長在家里面應該要注意謹言慎行,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要培養孩子的毅力,磨煉孩子的意志。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耐心
1、家長要做以身作則:許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頭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長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廢的行為習慣。
2、給孩子設置點障礙: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耐心是堅強意志磨煉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煉孩子的耐心。
3、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們持久地沉浸在一種活動中,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
4、勿包辦代替:對于缺乏耐心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就要能夠用自身的行動來帶動孩子,我們不能教育孩子要這樣,可是自己卻沒有做到,那我們家長的教育就會沒有說服力,孩子自然也不會服從我們的管教,不利于教育任務的開展,所以說家長要努力做到言行一致才行。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
1、重視榜樣的作用。用積極向上的行動影響孩子,遠遠大于苦口婆心的說教。要孩子愛讀書,首先家長要養成讀書多的習慣。
父母想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父母便要和孩子一起勞動,做孩子的示范。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講禮貌,那父母平時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辭。簡而言之,父母希望孩子怎么做,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
2、加強監督,及時反饋,開始培養孩子的某一習慣時,父母應當加強對孩子該行為的監督。當孩子做出與要求相符合的行為時,應該給予及時反饋,以達到強化行為的目的。
3、孩子受環境的影響,家長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孩子生活在一個家居環境中,耳濡目染之下,會先被動接受一種生活順序,乃至無意識接受既定安排,長時間會形成自己與環境的一種適應表現。
-
孩子沒有良好的習慣,是家長的失職,我們家長要在平時的生活里做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來,學習上也是陪著孩子一起學習,教給孩子良好的習慣,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我們多些耐心和鼓勵,家長不能半途而廢,讓孩子認識到自己不足且改正。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1、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好習慣,克服“驕、嬌”二氣。無論在學習、生活中,都應該克服孩子的驕氣和嬌氣。學習成績好不能沾沾自喜,要懂得謙虛,認識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點,不斷地完善自我。
生活中要注意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克服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極力反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讓他從小懂得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逐步適應環境,培養獨立生活的習慣,為今后的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
2、培養誠信,要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誠實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尤顯重要,所謂“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道理等等,無不體現出誠信兩字的重要性。
就因現在的坑蒙騙不少見,作為家長更要在孩子的心靈深處樹立一面誠實守信的旗幟。從小讓他認識到要想做事必先做人,講話做事必定要言行一致,任何謊言都是不應該,而且應得到嚴厲地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