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在學校惹事怎么辦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遇到調皮搗蛋的事情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隔三差五就在學校惹出一些事情,脾氣再好的家長,也有可能會忍受不住,從而嚴厲批評孩子。
孩子總在學校惹事怎么辦
第一,讓孩子說,我們認真聽。
在事沒有搞清楚之前,我們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評判孩子,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經過和他自己所有的感受。比如,我們可以這樣溝通。
家長:“老師說,你在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還打了后面的同學,我想聽你說說這是怎么回事?”
孩子:“嗯,是的,那是因為坐在我后面的小明偷偷用尺子打了我頭,老師沒看到,但我很生氣,所以我回頭也打了他。”
家長:“哦,原來是這樣,是因為小明先這么對你,所以你才回擊他,那你不認真聽課,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孩子:“上課時,我舉手老師也從沒讓我回答過問題,我只好干坐著,很無聊。”
當孩子把所有的原因說出來后,我們既不要批評也不要說教,只需簡單的總結下原因,如我們可以這樣總結:“所以,你不認真聽講,一部分是因為小明,還有一部分是因為老師沒有喊你回答問題對嗎?”
第二,我們說,讓孩子聽
當我們總結了孩子調皮的原因后,接下來就是讓孩子聽,我們說出對于這件事的感受了。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孩子在課堂上表現不好,老師點名批評,讓我很不開心,我真心希望我的孩子上課能好好聽講,能被老師表揚。”
當我們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后,孩子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第三,引導孩子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
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情緒肯定會低迷又自責,但又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取得媽媽的原諒,這時候,我們不妨調動他的積極性,邀請他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案。
例如我們這樣講:“孩子,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不如一起來想想,看看有什么辦法,能把學校的事情解決。
第四,引導孩子把解決問題的辦法全部寫出來
寫問題解決方法時,先引導孩子自行思考填寫,我們再適當填充。如
孩子:不喜歡老師,換班
家長:(不做評價,引導其他的答案)換班,還有嗎?
孩子:或者換座位
家長:嗯,換座位,還有嗎?
孩子:讓老師叫我回答問題,她幾乎從來不叫我
家長:好的,你希望老師叫你回答問題,你知道她為什么不叫你嗎?
孩子:不知道,可能覺得我不知道答案吧。但是我想讓她知道我會。
家長:也許你可以把答案寫下來,下課的時候給她看。
孩子:好的,那先把這條寫下來,讓老師至少叫我一次。
這一步需要引導孩子盡可能多地寫出解決方案,不管可不可行,對孩子的方案,也不去評價,只需再也寫不出其他解決方案為止。
第五,分析并共同挑出可以執行的方案
當把所有解決方案都寫到紙上后,我們就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分析,在紙上勾勾選選,挑出可以執行的方案了。如:
家長:我認為你最好把換班這一條去掉,因為這學期太晚了。
孩子:可以留下換座位這一條,讓我和小明離得遠一點。我還想要老師上課至少喊我一次回答問題。
家長:那我認為你們老師應該知道你所有的想法。你可以寫一個道歉的小紙條給她。
孩子:媽媽,那你可以幫我寫嗎?
家長:我來寫,你告訴我想寫什么。
孩子:親愛的劉老師,您好。我對我上課不認真聽講這件事,向您說聲對不起。從現在開始我會…
到了這個步驟,相信孩子不僅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也找到改變之路,家長和孩子的關系還更親近了。
為什么孩子在校總是惹是生非
1、從小寵愛,學會霸道。目前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出生后往往被整個家庭放在中心位置,家人的寵愛會強化這種“自我”觀念,家長過分溺愛的孩子,認為自己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別人都是為自己服務的,稍不如意就又搶又鬧,表現十分艱巨霸道。
2、環境影響,滋生攻擊。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玷污這張“紙”是環境中的不良影響。有的父母脾氣不好,孩子做錯事,不分青紅皂白打一頓。孩子挨打后,易產生抵觸情緒。這種情緒一旦“轉嫁”到別人身上,就會形成攻擊行為。
另外,影視媒體中的武力節目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也有很大影響。另外,孩子如果常和愛打架的小朋友一起玩,也很容易受到影響。
3、情緒不佳,缺乏自控。攻擊行為是不愉快情緒的自然發泄,家庭不和的孩子長期情緒低落,就會動手打人。在學校里,經常挨批評的孩子往往有失落感,他也容易惹事。很多孩子打架后經成人勸說會感覺后悔,但由于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情緒一波動,依舊會失去理智。
孩子喜歡欺負別人怎么辦
1、千萬不要溺愛孩子,如果到了這種地步還溺愛孩子,最后只能是將孩子往火坑里推;
2、以身作則,家長要注意以后在孩子面前自己說話做事的態度;
3、正確引導,明確指出孩子哪里錯了,之后應該怎樣做;
4、不要采取過激行為,孩子欺負人,你為了讓他知道被打的人有多疼,孩子可能會更加恨那個孩子,甚至在以后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5、大人的意見要統一,父母要做同樣的決定,千萬不可以讓孩子有覺得——我和媽媽(爸爸)是一致的,這樣的想法。成長需要反思,反思才會進步,這對孩子、對家長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