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嵇康的典故
“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著名的人物,他們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他們各個身懷絕技,尤其是被稱為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不但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還非常擅長音律,他的《廣陵散》成千古絕唱。
關于嵇康的典故
嵇康與向秀的生爐打鐵
竹林七賢中名氣最大的嵇康,不喜歡狂飲,以"廣陵散"笑傲江湖,實乃皇親國戚,系曹操的曾孫女婿,卻因得罪大將鐘會而致禍。
他與寒門出身、不愛喝酒也不濫喝酒的向秀合得來,二人特喜歡山野村夫的生活。"竹林七賢"聚在竹林時,二人常沉浸在生爐打鐵的快意人生中,幾乎忘了人情世故。
有一年,嵇康的粉絲鐘會帶著手下幾百人風塵仆仆趕來拜會偶像,只見嵇康掄起大錘在竹林里打鐵,弄得叮叮當當,向秀揮汗如雨拉著風箱,根本沒有理睬。
氣得鐘會拂袖而去。
嵇康卻來了句:"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鐘會怒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從此暗恨嵇康對他的輕視。
后來嵇康惹怒司馬昭,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后,鐘會借機中傷,一代名士就這樣被司馬昭下令殺害。
嵇康臨死前,卻將兒子嵇紹托咐給絕交的山濤撫養。
向秀聽聞好友的惡耗后,則寫下《思舊賦》揮淚走出竹林,無奈入仕。
竹林七賢中誰打鐵
嵇康愛好打鐵,鐵鋪子在后園一棵枝葉茂密的柳樹下,他引來山泉,繞著柳樹筑了一個小小的游泳池,打鐵累了,就跳進池子里泡一會兒。
見到的人不是贊嘆他“蕭蕭肅肅,爽朗清舉”,就是夸他“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他在以打鐵來表示自己自己的“遠邁不群”和藐視世俗,這是其的精神特質的體現。
他常常和竹林六賢在一起,談天說地。他們都有才華,都不愿做官,志同道合,惺惺相惜。
嵇康的思想是什么
“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223-262):三國時譙郡铚(今宿縣西南)人,字叔夜,魏晉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出類拔萃的“竹林七賢”第一人。崇尚老莊,講求養生服食之道。善鼓琴,工書畫。
在哲學上,他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主張回到自然,厭惡儒家各種人為煩瑣禮教。在政治面目上表現為剛腸嫉惡、鋒芒畢露。遭鐘會陷害,被司馬昭所殺,臨刑前,奏《廣陵散》一曲,從容赴死。
嵇康是“正始文學”的代表作家,文風犀利,潑辣灑脫。一生勤奮著述,他的詩文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中有較高地位,“心寫心聲不失真”是嵇康詩文最突出的特點。有《嵇中散集》。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莊”,排斥“六經”,強調名教與自然的對立,主張決破禮法束縛。他的哲學思想基礎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堅持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他認為“元氣陶鑠,眾生稟焉”(《明膽論》),肯定萬物都是稟受元氣而產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說。嵇康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其文“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與山巨源絕交書》、《難自然好學論》等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