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絕交書原文
嵇康我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是竹林七賢之一,在竹林七賢中,嵇康與山濤,曾經相互引為知己,但最終決裂,嵇康寫出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成后世流傳的名篇。
嵇康絕交書原文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然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
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巖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論。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于子夏,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見直木不可以為輪曲木不可以為桷蓋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
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無為為貴。縱無九患,尚不顧足下所好者。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則已耳。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為別。嵇康白。
嵇康廣陵散的故事
《廣陵散》的來歷:據《晉書》記載,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時,為一古人所贈。而《太平廣記》里更有一則神鬼傳奇,說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琴聲優雅,打動一幽靈,那幽靈遂傳《廣陵散》于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人。
公元263年,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死前,嵇康俱不傷感,唯嘆惋:"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
《廣陵散》者,敘事曲也。昔戰國時,聶政之父為韓王鑄劍,因誤期被殺。聶政成年,誓報父仇,故入宮行刺,未遂而出逃。后于山中遇仙人授予琴藝。
政不欲連累家人,漆面而變其形,吞炭而變其聲,學習七年,欲往行刺。然路遇其妻,識得其齒。故政以石擊碎牙齒,復學三年,而琴藝精絕。
而后鼓琴于闕下,路人皆驚其藝。韓王聞之,招其入宮鼓琴。政藏劍于琴內,入于宮中,于鼓琴時刺死韓王,而欲不露身份,遂自剝面皮而自盡。
宮廷欲知其身份,故曝尸于市,懸賞識者。政姊聞之,念政為父報仇,已舍其身,自復何惜己之性命,使弟之名埋沒,遂往相認,述政為父報仇之事,揚聶政之名,而后自盡。《廣陵散》曲,即述此聶政刺韓王之事也。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斗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為父報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斗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并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嵇康和誰的關系最好
竹林七賢中,嵇康和山濤的關系最好。
嵇康和山濤,代表著亂世的兩種不同的處世之道。嵇康是屈原式的人物,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浪漫主義者,太愛惜自己的羽毛,甚于生命。司馬家族誅戮名士,鏟除異己,不擇手段,嵇康豈肯與其同流合污?
他們兩人的選擇,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態度,沒有誰高誰低的區分,兩人都處在污濁的塵世里,難得的是,都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高質量的友誼永遠發生在優秀的個體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