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的迷籠實驗證明了什么
桑代克的迷籠實驗是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開展的一系列動物學習實驗中的經典之一。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學習的實質與機制,為心理學領域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成果,同時他還提出了一些定律等。
桑代克的迷籠實驗證明了什么
桑代克的動物實驗中有一個著名的“餓貓逃出迷籠實驗”。桑代克設計了“桑代克迷籠”,將餓貓關入此籠中,籠中放一條魚,餓貓急于沖出籠門去吃籠外魚,但是要想打開籠門,餓貓必須一氣完成三個分離的動作。
要提起兩個門閂,然后是按壓一塊帶有鉸鏈的臺板,最后是把橫于門口的板條撥至垂直的位置。經觀察,剛放放籠中的餓貓以抓、咬、鉆、擠等各種方式想逃出迷籠。
在這些努力和嘗試中,它可能無意中一下子抓到門閂或踩到臺板或觸及橫條,結果使門打開,多次實驗后,餓貓的無效動作越來越少,最后一入迷籠就會立即以一種正確的方式去觸及機關打開門。
證明了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于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桑代克的三大學習定律
一、準備律
準備律強調在學習活動開始之前,個體要有預備性的反應,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預備。例如一個家境優渥的學生不愛學習,探究原因時就會發現是其沒有學習的需要,即缺乏學習的動機,所以導致不愿學習。
二、練習律
練習律強調當學習者形成某種聯結后,正確的重復就會加強這個聯結,而如果不進行重復,可能就會減弱聯結。
在學習中,老師經常布置習題去練習就符合練習律的表述。當然,練習也要講方法,如果只是單純的重復,那并沒有實際的幫助。
因為桑代克同樣強調在練習中給予反饋,他認為告訴學習者練習是否正確是有利于不斷糾正自己的學習內容的,也就是說不光要練習,并且要知道練習的是對是錯。
三、效果律
效果律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的聯結。也就是說如果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結果,那么他原有的聯結就會增強或保留,而如果得到的是一個不滿意的結果,那么聯結就會減弱。
例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考試過后會更愿意學習,就是因為他會得到一個好的結果,繼而增強了他的聯結。因此效果律被稱為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學之父嗎
是的,桑代克采用實證主義的研究取向,使教育心理學研究走向了科學化的道路,是科學教育心理學的開創者,是第一個系統論述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被稱為“現代教育心理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