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和孔融是什么之交
古人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禰衡和孔融大概就是其中的代表,歸結起來他們兩個人是同一類人,用現在的話說都是直腸子,一根筋。
禰衡和孔融是什么之交
禰衡跟孔融都是東漢末年的名士。眾所周知,東漢末年,梟雄曹操權傾朝野,人人都懼怕曹操,但是像禰衡跟孔融這樣的人就不怕他。禰衡跟孔融一樣,也是個恃才傲物,心氣很高的人。
禰衡仗著自己有幾分才華,所以經常會做一些針砭時弊,詆毀權貴的事情,他也正因為這樣的做派,跟孔融很投緣。孔融不僅喜歡禰衡的才華,更欣賞他桀驁不馴的個性。
孔融跟禰衡,是相互吸引,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禰衡曾這樣贊美孔融,他說他是“仲尼不死”,而孔融也稱贊禰衡是“顏回復生”。
歷史上這兩個人都因為得罪了曹操,而沒有能夠落得個好下場。眼看曹操篡漢自立的野心越來越大,孔融時不時會寫文章諷刺曹操。至于禰衡雖然有才華,但是他也沒少罵過曹操。
曹操想除掉他,但是又因為他有才華,名氣也高,所以一直沒有下手。不過,恃才傲物的禰衡最后也沒有能夠善終,他被人害的時候才二十六歲。
孔融和禰衡是舍命之交嗎
孔融和禰衡不是舍命之交。
古代有“八拜之交”,而忘年之交便是其中之一。“忘年交”相信大家也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指年齡相差很大的兩個人成為朋友。那歷史上最早的“忘年交”。
據史料記載,“忘年之交”出于《后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也就是說,有史以來,最早被記錄的“忘年交”,便是禰衡與孔融兩個人。二人在相遇時,禰衡才20歲,孔融已經40歲,但他們還是成為了好朋友。
孔融和禰衡之間交情有多好,為啥關系好
俗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融和禰衡能夠成為好朋友,主要是因為兩個人的性格相同,能力也相差不大。
東漢末年的人才主要分為四類,一類是沒有出身門第,但是卻有能力的人。一類是有出身門第,也有能力的人。還有一類是有出身門第,卻沒有能力的人。這類人又分為兩種,一種靠著贊賞人才出名,一種靠著批評別人出名。
孔融和禰衡都屬于沒有能力,又喜歡批評他人的人。兩個人都因為批評他人出名,又因為批評他人而死,堪稱是一對“難兄難弟”。孔融出生于孔子家族,因為儒家思想是封建王朝的正統思想,孔子后人的地位在東漢時期非常高。
孔融幼年時期就展現出了出色的智力,四歲的時候就知道將大梨讓給哥哥們吃。兒童時代的孔融曾經去拜見名士李元禮,李元禮評價孔融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最終一語成真,孔融成年后不僅沒能成為治世良才,反而因為觸怒曹操而喪命。
成年后的孔融一直很有賢名,然而他性格孤傲,經常觸怒當朝權貴。孔融曾經侮辱過大將軍何進,何進憤怒的想要殺死孔融,后來經人勸阻才放過了孔融。董卓當權時期,孔融擔任北海相,因為天下士人都支持孔融,北海成為了當時名士們聚集的地方。
孔融一直孤高自傲,卻沒有濟世安民的本領,他占據北海擁兵自重,幻想同袁紹和曹操一爭天下,卻又沒有開疆擴土的能力。后來孔融被袁譚擊敗,曹操將孔融征召到許昌,這一時期孔融認識了性格相近的禰衡。
孔融和禰衡兩個人是忘年交,他們之間的關系親密,禰衡從來不夸獎別人,唯獨夸獎孔融和楊修,而孔融也一直夸獎禰衡。禰衡喜歡賣弄小聰明,靠著侮辱他人出名,他曾經嘲諷陳群和司馬朗是殺豬賣肉的人,又嘲諷荀彧只配做一個哭喪的人,趙融只能做一個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