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希特是什么主義
布萊希特出生于德國奧格斯堡,在1917年中學畢業后前往慕尼黑大學進修,學過自然科學、醫學和文學課程。1922年,他憑借著在慕尼黑劇院演出的劇本《夜半鼓聲》獲得了克萊斯特獎,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力。
布萊希特是什么主義
象征主義。布萊希特是20世紀德國戲劇理論家,他的表演方法論被稱為“布萊希特主義”。布萊希特主義屬于現代戲劇的表演流派之一。
現代戲劇是一種以行動和語言為中心的表演形式,強調演員需要通過身體動作、面部表情和聲音語調等手段來表現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布萊希特主義在現代戲劇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強調了演員的表演技巧和創造力,使得現代戲劇更加注重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表達。
布萊希特是西德作家嗎
是的。1919年到1927年,是布萊希特文學創作的第一個階段,這個時期他完成了第一部戲劇作品《巴爾》。
《巴爾》的主人公是一個流浪詩人,他玩世不恭,對道德和法律也都不屑一顧,他表現出了對于享受和幸福的強烈追求。他身上帶著布萊希特的影子,這是德國青年一代的某種精神狀態。
他創作得最多的是一些教育戲劇,這些戲劇都具有主題鮮明、短小精悍的特點。布萊希特往往將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戲劇的布局也不同于普通的戲劇,事件也不夠真實,但這樣往往能夠引起觀眾的思考。
他創作的《馬哈哥尼城的興衰》、《屠宰場的圣約翰娜》,這些作品是他與戲劇革新派合作的產物。他將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如燈光、字幕、照片等應用到戲劇演出中,同時又使用了傳統戲劇的合唱、序幕等手法,以達到豐富舞臺表現力的效果。
布萊希特的創作特點
布萊希特的創作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14-1926年,第二階段為1926-1933年,第三階段為1933-1956年。在第一階段中,布萊希特創作了十余部戲劇,形式上包括喜劇、滑稽劇、獨幕劇,內容多表現現實生活。
以1926年布萊希特閱讀馬克思的《資本論》為界限,他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進入了更具批判現實主義特色的第二個創作階段。此時期的代表作品《三分錢歌劇》,體現了作家批判目標的確立和思想的進步,布萊希特的敘述劇理論也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處于布萊希特在流亡中和回歸后的時期,探討了戰爭中和戰爭后的現實問題,取得了創作生涯中思想和藝術上的最大成就。《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伽利略傳》等重要作品均完成于第三階段,還誕生了戲劇理論著作《買黃銅》和《戲劇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