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樓曾鞏表達了什么情感
《西樓》是曾鞏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主要內容是寫他在海邊的高樓上欣賞暴風雨的狀況。作為一首寫景抒情詩,它精深,工密,頗有風致。倘若把它置于宋詩之中,也稱得上一首上乘之作。
西樓曾鞏表達了什么情感
該詩運用連天的海浪、呼嘯的北風、陣真雷聲等意象,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內心的豪情。
曾鞏的詩作《西樓》賞析
《西樓》
曾鞏
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幾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這是曾鞏熙寧十年至元豐元年(1077—1078)任福州知州時寫的 一首七絕。“西樓” 疑即曾鞏官邸。
曾鞏一貫關心百姓疾苦。他在福州任上正遇久晴不雨,為減輕旱災帶給人民的痛苦,他除了積極救災濟民,還曾夜出城南禱雨,有禱雨詩曰: “海天重迭四山云,半出星辰亦半昏。
上得籃輿是中夜,雨街燈照九重門。” 當時曾鞏已年屆花甲,尚能不辭辛勞,中夜而歸,其精神是可嘉的。此詩寫他登樓觀雨,表現雨前海天之景和他盼雨之情。
“海浪如云”兩句,以海浪、雨云、北風、雷聲示雨意,寫雨前海天之景。玩味“去卻回”三字,可知雨云曾幾度聚散,海浪亦曾起而復平,平而又起; 詩人的思想感情也已經歷了幾度希望與失望。
現在陣陣北風帶來雨意,天邊又傳來了幾聲雷鳴,大雨可能即將來臨了,他那幾經失望的情緒又陡然高漲起來。三、四句“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寫詩人啟窗迎雨。
詩人喜沖沖地把紅樓四面遮擋炎陽的竹簾一一掛起,一任北風吹走室內的悶熱,迎來陣陣清涼。他靜靜地躺下,縱目遠眺千山萬壑的雨勢,期待著瞬間即到的甘霖。
這時,他身上的悶熱與心頭積久的煩憂,不覺已消失得一干二凈,而雨后山青地綠,萬禾舒伸,百姓喜慶豐收的圖景,則在腦際翩翩浮現,把他帶入甜蜜、馨香的世界。
這首詩明寫雨前之景,暗抒祈雨之情,二者融為 一體。詩人用“回”、“雷”、“來” 三個韻字,清晰地顯示了雨起的過程。
全詩從寫海浪、雨云的變化而發展到主人公掛簾引風、臥樓看雨,處處扣著“雨來”之意。運筆樸實自然,脈絡清晰連貫,寫景生動逼真。尤其是結句,情感強烈,氣勢酣暢,境界壯闊,使人如身臨其境,與詩人一道喜看千山急雨。
《西樓》的創作背景
《西樓》出自《元豐類稿》為宋代著名文士曾鞏的文集,共五十卷。此五十卷外本尚有《續稿》四十卷和《外集》十卷,但宋室南渡后,《續稿》《外集》皆不傳,故今僅存此五十卷本。因成書于宋神宗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1086年),故名。
曾鞏怎么讀
很多人不知道曾鞏怎么讀,其實“曾”“鞏”的讀音都是后鼻音——曾(zēng)鞏(gǒng)。曾姓是我國傳統的漢族姓氏,他起初發源于山東省臨沂市。如今湖南是曾姓的第一大省。鞏字的本義是用皮革捆東西的意思。
曾鞏出生于飽學之家,祖父曾經做過尚書戶部郎中,父親是太常博士。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拔,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十二歲時,曾鞏嘗試寫《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
18歲時他跟隨父親來到京城,與王安石結成摯友,并拜歐陽修之為師。到了二十歲,名聲已傳遍四方。后來,曾鞏更是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和蘇轍并成為“唐宋八大家”,文學成就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