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多音字組詞
“佛”是漢語中的常用字之一,筆畫有7畫,有四個讀音,分別是fó、fú、bó和bì。“佛”字最早出現在說文時代,本意是看不清楚的意思,后來演化后變成了現在我們常見的“佛”字。
佛的多音字組詞
佛多音字組詞,例如:
1.佛(fó)——佛教,佛像,佛法,佛學,佛珠,佛經,佛家;
解釋:
①梵語音譯詞“佛陀”的簡稱。佛教徒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尊稱。
②佛教稱修行圓滿的人。
③指佛教。
④指佛像。
⑤指佛號或佛經。
2.佛(fú)——仿佛,佛戾,佛桑,佛郁,春風拂面;
解釋:
詳見[仿佛]。①好像;似乎。
②類似;差不多。
3.佛(bì)——佛貍,佛肸,佛貍祠;
解釋:
①見“佛貍”:(1)北魏拓跋燾(太武帝)的小字。(2)借指江蘇南京市六合區。因縣城東南有瓜步山,山上有佛貍祠,故名。(3)借指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者。
②通“弼”。輔助。一說,佛訓為“大”。
4.佛(bó)——佛泥。
解釋:
通“勃”。興起貌。
佛是象形字還是會意字
“佛”字是會意字,意思就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象形字合到一起,會通出一個意思來。“從”字、“眾”字,一看就是人多的意思。樹、林、森,都是多“木”之意。“休”字,人傍木而坐。“佛”字,“弗”去“人”欲。“仙”字,“人”入“山”修道。
佛字在古代意義
“佛”本義為看不太清,讀作fú。用于連綿詞“仿佛”,表示似乎、好像。如陶淵明《桃花源記》:“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還讀作fó,是“佛陀”的簡稱。后來成為佛教徒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也特指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
佛字的來源和演變
“佛”,最初見于說文時代,亻表意,表示人對事物看不清楚;弗表聲,弗有不正而使其正義,表示佛是看不清楚而想看清楚。本義是看不清楚。后逐漸見于說文,最后演化為楷書簡化版的“佛”。
佛字是東漢年間,中國第一位創造“佛”字的人,是梧州人。自古就成為佛緣之地,是中國佛教思想理論的誕生地和傳播地。中國第一部佛學理論著作《牟子理惑論》問世于梧州,這部著作的作者牟子是梧州人。如今在中國,普遍把釋迦牟尼佛的宗教翻譯為“佛教”,稱釋祖為“佛陀”。這個中國第一位創造“佛”字的人,就是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