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前路無知己的下一句
送別詩是我國詩歌的一大題材,古人關于送別的名句有很多,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及“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
莫愁前路無知己的下一句
天下誰人不識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擔心往后不會遇到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出自:《別董大二首》
作者:[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如下:
千里黃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風吹著歸雁大雪紛紛。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普天之下哪個不識君?就像鳥兒六翮飄搖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創作背景: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是年冬,與高適會于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高適寫了《別董大二首》。
作者簡介: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詩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采用的修辭手法是夸張和反問。
反問句:“誰人不識君?”
夸張句:“天下”
這是對朋友的勸慰。話說得響亮而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別董大里的董大指的是誰
《別董大》里的“董大”指的是董庭蘭。
董庭蘭(約695年—約765年),隴西(今甘肅省)人,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善吹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縣)古樂器篳篥和彈奏七弦琴。
當時琴界盛行沈家聲和祝家聲,他向鳳州參軍陳懷古學得了這兩家的聲調,并把其技長的《胡笳》曲整理為琴譜。幾十年之后,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稱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這時董庭蘭的名聲和影響,已經超過并取代了沈、祝兩家。
別董大作品賞析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
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么響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落日黃云,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于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使人難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
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后兩句于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后一種風格的佳篇。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詩人在即將分手之際,全然不寫千絲萬縷的離愁別緒,而是滿懷激情地鼓勵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來。
前兩句寫漫無邊際的層層陰云,已經籠罩住整個天空,連太陽也顯得暗淡昏黃,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隊隊雁陣,在北風勁吹、大雪紛飛的秋冬之際匆匆南遷。如此荒涼的時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傷感,但此詩的情調卻明朗健康。
后兩句勸董大不必擔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誰不會示賞識像你這樣優秀的人物呢?這兩句,既表達了彼此之間深厚情誼,也是對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贊美,是對他的未來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別詩能夠寫得如此豪邁向上,實在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