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思想對我們的影響非常深刻,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思想,推動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
孔子的主要思想
1.在道德政治方面,孔子主張仁義禮,在個人層面上提倡白仁義禮的道德修養和品行,主張以德治國。他強調人道主義,但也強調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孔子的這些思想適用于任何時代,說明孔子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先進性。
2.在經濟方面,孔子提倡義利觀,主張義利并重。在獲得利益之前,需要考慮行為是否道德。孔子也很重視民生,強調人要先富起來再受教育。
3.在教育思想上,孔子主張人人不受歧視地接受教育,認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創辦私塾大量招生,打破了當時教育的壟斷。他還主張因材施教,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強調學生的自我思考,老師只需要引導學生就可以了。
4.在美學方面,孔子主張“美”與“善”的統一。他主張把文藝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藝作為推動社會政治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史學方面,孔子主張實事求是地研究歷史,強調研究歷史要注重事實依據,同時強烈反對表里不一、用詞不當。
孔子的教學思想有哪些內容
1.有教無類。
孔子主張教育不能因人(貧富,貴賤)而異,這一點就是現在來說,依然具有指導意義。各大名校聚集優勢教育師資力量,使人以之為貴,如果能夠統一招生條件,讓所有人一視同仁的迎接競爭、接受教育,依然還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情,而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孔子第一個創辦私立公開學校,和主張“有教無類”思想,我認為這是孔子打破權貴對知識壟斷的有力舉措。
2.因材施教
孔子主張根據不同的人特質,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填鴨式”廢材加工廠教育。在完成基礎教育之后,逐級分門別類,讓不同特長和興趣的人接受自己擅長和愛好的學科,相信學習應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孔子的“因材施教”也體現在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不同的側重。
3.啟發誘導
這一點與蘇格拉底的教育極其接近,蘇格拉底也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助產士,他通過一步一步的提問,環環相扣的反問,引導協助學生孕育、創立乃至誕生學生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而不是簡單直接的說出答案。孔子也主張“循循善誘”的方式進行教學,他在《論語-子罕》中云:“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他在《論語-述而》亦中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樣引導學生漸入佳境而最終由學生自己通達明了,舉一而反三,觸類而旁通。
4.學以致用
學而無用,教之廢弛。孔子認為,通過教育獲得知識,就是為了應用于實踐,否則教與學就是一句廢話,空話,教育也是沒有什么意義的。他在《論語-子路》中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意思就是如果熟讀《詩經》而不能適用于內政處理,外事獨立應對,讀再多的書,有用什么用呢?
孔子思想對我們的影響
1.可以讓我們樹立社會核心價值觀,以尋求長治久安良策;對于促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國際化,構造和諧世界都有重大意義。
2.儒家的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等德道思想能讓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理論支援以夯實、筑高輿論陣地。
拓展資料:
孔子,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出生于魯國陬邑,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后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開創儒學,編纂《春秋》,修訂《六經》,創辦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