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自擾之的意思
“世上無難事,庸人自擾之”是我國古代的一句俗語,這句話出自《新唐書》中的《陸象先傳》,常用來比喻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擾,即自己自擾自己,這個俗語含有強烈的貶義色彩。
庸人自擾之的意思
成語解釋: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成語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庸”的基本含義為平常,不高明的,如平庸、庸醫;引申含義為需要,如無庸細述、無庸諱言。在日常使用中,“庸”也做姓氏。
庸人自擾之的故事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出自《新唐書》中的《陸象先傳》,全句比喻常常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典故:
陸象先被罷去相位,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道按察使,處理政事崇尚仁德寬恕。
司馬韋抱貞勸諫說:“你應當嚴刑拷打懲罰來顯示威嚴,不這樣,百姓就會輕忽并且沒有畏懼。”陸象先回答說:“政事在于治理罷了,一定要用嚴刑峻法來樹立威嚴嗎?”最終沒有聽取韋抱貞的意見,但蜀地百姓得到了教化。
陸象先屢次升遷,做到蒲州刺史兼任河東按察史。小吏犯了錯誤,陸象先訓誡他打發他回去。大吏向陸象先陳述、爭辯,認為小吏應該受杖打。陸象先說:“人情大概相差不多,你說他不明白我的話嗎?一定要責罰的話,應當從你開始。”大吏慚愧地退了下去。
陸象先曾經說:“天下本來沒有什么事端,只是庸人擾亂它,制造麻煩罷了。只要澄清源頭,何愁不簡明呢?”所以陸象先到的地方,百姓和官吏都懷念他。
庸人自擾與杞人憂天區別
杞人憂天”語出《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傳說有個杞國人老是擔心天會塌下來,自己無處安身,以至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含貶義,比喻不必要的或無根據的擔憂。
“庸人自擾”語出宋代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其中“庸人”指平庸的人。“自擾”是“自己惹出麻煩來”。整個成語是“平庸的人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區別:
(1)意義著重點不同:“杞人憂天”偏重在“憂”,指不必要的或無根據的擔憂、害怕;“庸人自擾”則偏重“擾”,所指較廣泛,除了不必要的擔心、害怕之外,還指自找麻煩、自尋煩惱、自討苦吃等。
(2)適用范圍不同:“杞人憂天”所指一般限于心理活動(擔憂、害怕);“庸人自擾”所指除心理活動外,還兼指不必要的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