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什么意思
我們有時候常常會聽到一句話,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成語,意即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有一個人引起的,其中的蕭何就是西漢開國功臣蕭何。
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什么意思
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一件事成功了是因為蕭何的功勞,一件事失敗了也是因為蕭何這個人的失敗,表達了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因為這一個人。
在秦末漢初,有一個名叫韓信的人,他是淮陰人。在韓信年輕時期,家里非常貧窮,生活孤苦,所以很被人瞧不起,還經常欺負取笑他。
后來,韓信投奔項羽,參加反秦起義的戰爭。他曾向項羽提過一些作戰建議,但都沒有被采納。韓信看到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便改投劉邦。
一開始,劉邦也沒有重用韓信,覺得韓信為人懦弱,不堪大用,于是只讓他當了一名小軍官,一次犯了軍法,還差點兒受刑處死。免死后,只讓他充當一名管理糧草的小官。
一次偶然的機會,韓信遇上了蕭何。蕭何是劉邦的親信,劉邦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蕭何與韓信一席長談之后,對韓信非常欽佩,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
但是,正當蕭何決定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韓信卻逃跑了。原來,劉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帶的人,劉邦被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地區偏狹,難以發展。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紛紛逃亡。韓信見劉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著跑了。
蕭何得知韓信逃跑的消息,心急如焚,來不及報告劉邦,跳上戰馬,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劉邦原來以為蕭何也逃跑了,非常生氣。后來得知蕭何竟親自追回韓信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罵蕭何是小題大做。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以后,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劉邦做了皇帝以后,卻對韓信越來越不放心。
解除了韓信的兵權,由“齊王”改封為“楚王”;不久,又將韓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個“淮陰侯”。韓信閑住長安,郁郁不得志,便圖謀反叛,被人向劉邦的妻子呂后告發。呂后想把韓信召來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蕭何商議。
蕭何的軼事典故
1、國士無雙
蕭何追回韓信后,劉邦問他:那么多將領逃跑,你都不追,你為什么只追韓信呢?蕭何說:將領容易有,像韓信這么杰出的人才,國內可獨一無二。后來,當人們形容國內數一數二的人才時,就用“國士無雙”這個成語。
2、蕭規曹隨
西漢初期,劉邦用蕭何為丞相,實施無為而治的治國政策,使得社會穩步發展。蕭何死后,向漢惠帝推薦曹參接替自己。曹參出任丞相后,延用蕭何制定措施治理天下,治國成效顯著,收到百姓傳頌,便產生了“蕭規曹隨”的成語。
3、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和韓信多次交談,知道韓信是個奇才。劉邦遷到新都南鄭(今陜西漢中)后,許多士兵因思念家鄉,紛紛逃亡。韓信因得不到劉邦重用,也逃走了。
蕭何聽到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向劉邦稟告,連忙騎馬星夜兼程去追,直到月上中天,才追上韓信。他向韓信承諾一定讓他做大將軍,將其勸回。
蕭何帶韓信回來后,再次極力向劉邦推薦韓信,于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為劉邦謀劃奪取天下的詳細方略。劉邦依韓信的計策,做好軍事部署,取得楚漢之爭的勝利。
蕭何的歷史評價
漢惠帝劉盈:故相國蕭何,高皇帝大功臣,所與為天下也。
《太史公自序》:蕭何填撫山西,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
曹操《求逸才令》:“蕭何、曹參曾經都是小官吏,韓信、陳平都曾背負名聲受污、遭人恥笑之辱,但最終都能幫助帝王成就大業,名流千古。
呂蒙正《破窯賦》: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
司馬昭:昔日蕭何、張良、霍光都有匡正輔助的功勞。
杜甫《詠懷古跡》: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