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的字形特點
漢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象形意味削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范文字的產物。
小篆的字形特點
因為篆書外形整齊圓潤,所以篆書筆畫相對于檔書和行草書而言,要簡單一點。 但是篆書筆畫也隱藏著必要的起、行、收的過程,起筆必須回鋒。
篆書筆線均勻圓健,左右對稱,猶如兩根食箸,長短粗細無大差異,所以叫做“玉箸篆”。其運筆方法是中鋒運行,橫平豎直,逆入平出,退筆回鋒,無往不收,無垂不縮,收鋒向筆線中迅速提起。
中鋒就是筆線運行時,筆鋒始終在線條中心,不偏倚,并注意頓挫,使筆線有立體感。逆入就是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右先左,欲左先右。
這樣能使筆畫含蓄而不露鋒芒。平出即逆入后回鋒時鋪毫運行?!笆铡薄翱s”二字是一個意思,即除銜接的筆線外,筆線運行至終點時,收筆要向筆線中心迅速收。
小篆的用筆如何
篆尚婉而通,這五個字可以說是篆書用筆的度世金針,警世名言。 “婉”和“通”雖僅二字,卻準確揭示出對篆書用筆的基本筆勢和篆書筆畫質量的要求。
因此,臨習篆書寫應以中鋒為主,中鋒立骨,中鋒才能使筆畫圓實勁健,運筆應流暢,此乃正宗古法、風格神采所系。否則,極易寫得板滯,要打破其板滯,用筆的虛靈是其關鍵。篆書的捉筆須掌虛而指實,運筆講求中含內斂、流暢通達,筆力藏于筆畫之中,使氣息浩浩然、綿綿然而首尾貫通。
在臨習篆書的初級階段,要把篆書的字形和筆順搞清,不要以為其簡單而被忽視。到熟練之后,就可把注意力轉向用筆,關注用筆的骨力、虛實、疾澀、潤燥等細節,從而使臨習走向更高級階段,最終完成從形質向神采的過度。
小篆的來源
在秦統一事業之中,一個重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文字。漢字已有四千余年的歷史。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后,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統一了文字。
李斯曾經說過:上古創造大篆字體,廣為流傳,但由于時間久遠,人們多不能認識。所以現在刪掉繁雜筆劃,省略異體字形,改進成為小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李斯在談到用筆的方法時說:寫字,用筆要急速回轉,折畫要快,象蒼鷹俯沖盤旋一樣。收筆好比游魚得水,運筆就象景山行云,筆畫的輕重、舒卷,應自然一體,大方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