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老是說話怎么辦
課堂是孩子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老師上課也是在一遍遍強調課堂紀律,然而有些孩子自制力比較差,總是出現上課說話做小動作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形成自我約束力。
孩子上課老是說話怎么辦
告訴孩子上課說話的害處。孩子了解到上課說話的壞處之后。就會從心底認識到上課是不該說話的。他一旦對某件事情有了正確的認知,就會形成自我約束力,減少上課說話的頻率,直至完全改正這一壞習慣。
設立明確的課堂規則。可以在課堂上設立明確的規則,例如規定學生在課堂上只能用安靜的方式表達意見,如舉手提問或與其他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如果學生違反了規則,可以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如讓學生在課后完成一些額外的作業或進行自我反思等。
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利用一切機會與孩子交流互動,增進情感。比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多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只有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才會改正。當孩子犯錯之后,家長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選擇正確的處理方法,這樣才能有效解決孩子上課老愛說話的問題。
不要讓孩子向上課愛說話的人學習。當我們告訴孩子上課不許說話的時候,孩子也許會說,某某同學上課就說話了。他這樣說,其實是為自己找借口,因為他也知道上課不該說話,但如果有人做了同樣的事情,他就會覺得“理直氣壯”一些。
孩子學習浮躁不遵守課堂紀律是什么原因
自制力差。自制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比較低,表現在上課亂說話、做小動作,甚至隨意下位走動等。自控力是需要培養的,培養的過程也就是社會化的過程,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教會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克服任性、隨意的毛病。
溺愛。上課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的孩子一般是在學齡前沒有形成好的習慣。這與家庭及幼兒園的教育不當有關。有的家長特別溺愛孩子,孩子想怎樣就怎樣,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
孩子缺乏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一種動力,沒有興趣,上課就可能亂說亂動。解決這些孩子的紀律問題,應該從培養、強化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學習興趣,跟與老師的感情疏密有關。
期待老師的關心。孩子是家里最珍貴的寶石,家人的目光始終離不開孩子,在家長密切關注下長大的孩子始終有一種優越感,他會認為所有的人都會對自己投以與家長同樣的關注。可是,當孩子進入學校之后,角色忽然發生了轉變,孩子的自我優越感受到了威脅,不再是許多人圍繞自己了。
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在入學前沒有培養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家長、老師要求做事的習慣,很容易導致入學后紀律不好,甚至一直不遵守紀律。習慣之間是互相關聯的,好習慣如此,不良習慣也如此。
初中孩子學習浮躁,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
理解多于埋怨。初中孩子這階段已經進入了青春期,也就會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變化,內心將會變得比較敏感,他們會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很有自己的想法,凡事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而家長常常會因為看不慣孩子就埋怨,就會讓孩子產生很大的反感。
傾聽多于說教。其實,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要學會傾聽,不要一出現問題就暴躁地指出孩子的各種不對,我們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想法,畢竟每個人都是從青春期過來的。當家長聽完孩子的想法后,也就能給予孩子一些自己的建議和經驗作為參考,這樣孩子才會更愿意和家長交流。
尊重多于強制。有些孩子上了初中后,極度是渴望自由的,也渴望得到家長的尊重。所以,家長也就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空間,遇到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家長不要強烈的想要扭轉,否則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終。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沒有耐心做事,父母就可以用榜樣教育孩子,舉出一些名人有恒心做事最后成功的例子來激發孩子,也可以舉出孩子周圍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的例子,來讓孩子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
教會孩子自我暗示,遇事冷靜,克服浮躁。孩子在做事或學習的時候,可以教導孩子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做事不要心急,急躁不可能把事情處理好”,“這件事,我只要再堅持一下就可以勝利”。只要堅持不斷地進行練習,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