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業總是要催怎么辦
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寫作業時存在困難,出現不愿意寫,總靠家長催的現象,這與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等有很大關系,家長要想幫助孩子改變這一現象,就要多與孩子溝通,幫助孩子設置可行的作業計劃,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孩子做作業總是要催怎么辦
1、讓孩子掌控學習的自主權
想要擺脫“不自律”這種困境,父母需要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孩子,父母只需扮演好領路人即可。多關心孩子的想法和計劃,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孩子幫助。在孩子抱怨學習時,多問問他想要什么,并在合理的訴求內滿足他。最重要的是主動有意識地去引導他學習,讓他能夠充分掌控學習的自主權。
2、設立具體可行的目標
明確具體的目標,比如“每天練字五分鐘”、“每個月看完一本故事書”等等,具體明確的目標,讓孩子心里有底,學習的方向更加明朗。
3、建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能夠有效激發孩子的內驅力。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展示對學習的熱愛和追求。比如,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的同時,自己也在閱讀書籍或進行其他學習活動,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重要性。
4、培養積極的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是影響孩子內驅力的重要因素。家長應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學習任務。家長要及時給予孩子積極的反饋和贊揚,關注他們的努力和進步,而不僅僅是結果。
5、培養孩子的反思能力
引導孩子在學習后進行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進。這樣的反思過程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方式和習慣,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孩子為什么不想寫作業
第一,孩子對學習沒興趣。孩子之所以對學習沒有興趣,是因為他在學習上沒有找到成就感和價值感。他自然就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也就不愛學習,當然就不會主動寫作業了。
第二,孩子不具備學習的能力。當孩子通過努力,發現成績怎么都提升不起來,他也就只剩下挫敗感!因此,缺乏學習方法,也就讓孩子缺乏了學習的能力,沒有進步就沒有激勵!
第三,家長沒有培養出孩子的自律性。寫作業既要動手還要動腦,與人性是相違背的,所以孩子本能的選擇就是逃避寫作業。因此,當孩子的自律性不強的時候,他選擇不寫作業就再正常不過了。
第四,家長總是以命令的口氣。很多家長在讓孩子寫作業時,總是以命令的口氣。這時孩子的大腦接受到這種命令時,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拒絕”和“反抗”。這時孩子雖然不會讓言語上表達出來,但從行為耳上就可以看出,孩子這時會毫無反應。
第五,孩子沉迷于電視當中。在多數家庭當中,孩子放學的一回到家就坐在沙發上打開自己喜歡看的電視節目。有時著迷到連吃飯都沒有“時間”,家長不斷地嚴厲催促后,他才能慢慢悠悠地做在餐桌前。
孩子一到寫作業就墨跡,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1、解決畏難情緒
作業是為了預習和鞏固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若是孩子覺得太難,就會產生畏難情緒,當然不想開始這項任務,所以家長若是發現孩子不肯寫作業,先問問原因,是不是覺得太難了,哪里難?要具體到題目,然后幫助孩子去解決這個學習上的攔路虎。
2、合理規劃作業
作業在開始前,孩子并沒有畏難情緒,那就是單單的不想做,此時家長的提醒就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先詢問今天的作業規劃是什么,讓孩子在腦海中迅速的理清好計劃,做好功課開始的準備,同時區別于“趕快去做作業”“你怎么還不寫”這類的被動話術,不讓孩子出現抵觸心理。
3、內在驅動力
獎勵禮物?這并不是長久之計,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做完功課的剩余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比如可以打球、看動畫片、做喜歡的手工等等,不過完成后要記得檢查作業。
4、讓孩子自己安排他的作業
不要要求孩子“你每天要先做數學作業”、“你要先把簡單的做完再做難的”等等,我們首先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識,他們有支配自己時間的權利。
5、控制情緒
在孩子的作業過程中,父母可能無法忍受孩子的磨難,但此時,他們無法隨意生氣。父母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孩子寫作業并非易事,父母應該為想法做準備,并嘗試解決問題,而不是造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