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怎么教育
-
孩子偷東西,聽上去感覺很嚴重,其實不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引導孩子,幫助孩子糾正錯誤,防止孩子的行為越來越糟糕。
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怎么教育
1、堅定且溫和的表達。在處理孩子偷東西時,為了不讓孩子感覺到絕情,父母應該堅定而溫和地講話并表達自己的觀點。當父母羅列偷拿所造成的后果后,要結合具體案例,向孩子強調偷拿行為是錯誤的,應該遠離偷拿行為。
2、了解孩子的動機和原因。在發現孩子偷東西后,首先要盡量深入了解孩子為什么要偷東西,是因為貪圖物質享受還是因為被同齡人壓力等原因。如果了解了孩子的原因,才能更有效的幫助孩子重新正確的認知和行為。
3、理解孩子的需要。家長要了解孩子“偷拿”東西的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孩子的行為。家長一旦了解孩子需求時,盡量不要忽視孩子內心中的欲望,要告訴孩子想要的東西可以直接向家長要,避免他們因為欲望無法得到滿足而出現“偷拿”的行為,小時的“偷拿”行為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4、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告誡孩子。孩子年紀比較小,考慮事情時難免不全面。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偷拿”行為時,家長可以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的東西被其他人拿走,孩子會如何想,相信家長讓孩子換位思考之后,會激發孩子的“同理心”,也能避免孩子心靈受到傷害。
-
偷東西被認為是孩子品格的嚴重瑕疵,遭遇孩子偷東西的父母,如臨大敵一樣,焦慮萬分。會擔心孩子要是養成這些不良的習慣可怎么辦,其實孩子出現這些不良的習慣和父母平時是為他提供的支持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家長在改變孩子不良習慣的同時,也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和孩子一同改正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
孩子有偷東西行為怎么教育
一、父母要懂得轉化教育。當孩子有偷東西行為的時候,父母要有耐心的教育孩子不要繼續這樣的不良行為。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一股腦的對孩子罵個不停,要讓孩子知道偷東西的危害,偷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及時讓孩子糾正,父母可以定期檢查孩子,也可以多多鼓勵孩子。
二、加強孩子的管理。父母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加強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訴孩子要自力更生,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要拿。同時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要和有偷竊習慣的孩子在一起,讓孩子成為一個誠實守信、自尊自愛的好孩子,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他。
三、謹記別斥責打罵孩子。父母要知道打罵孩子是會助長孩子偷東西撒謊的行為,因為孩子撒謊是想避免下一次父母的打罵。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偷盜行為而去打罵他們,這不僅不會讓問題得到解決,更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導致孩子反抗,導致孩子通過故意或更多的盜竊泄露他們的不滿。所以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會把孩子推向更糟糕的境地。
四、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孩子改正行為。父母要營造一種自由無批判的環境,讓孩子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愿望,且不會被懲罰。在指導孩子行為時,父母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比如共情、角色扮演、場景模擬等,讓孩子通過體驗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事物,并且內化到潛意識中,形成穩定的習慣。任何習慣的形成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父母要想讓孩子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除了耐心還是耐心,當父母自己都放棄的時候,也就沒有理由要求孩子不放棄。
-
可能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偷拿東西的現象,有的家長就會火冒三丈,甚至動手打罵孩子,但是有些時候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代表了什么,他們只是意識當中覺得是可以的。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么辦應該怎么教育
1、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要反映過度。父母應該保持冷靜,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讓他這樣做?孩子想要什么?是零用錢不夠,還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與關心?
比如,如果孩子沒有零花錢,或者感覺自身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可能會選擇自己動手“自取所需”;孩子如果覺得沒有人關心他、愛他,“偷”可能會成為他們表達不滿以及需求滿足的方式。
2、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物權觀念。平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他們的東西,必須還回去,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同樣,孩子的東西我們一樣需要尊重,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來體驗到尊重感、界限感,進而才能夠去尊重別人的東西,不拿別人的東西。
-
我們都知道“偷竊”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都不希望他們會染上這個“惡習”。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總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難免會被這些不良習慣鉆了空子,出現偷東西的現象。
孩子偷東西被發現后怎么教育
1、重視但不必恐慌。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偷竊行為是第一次還是很多次了,然后開啟自省模式,思考一下是否對孩子的控制太過嚴格了,還是過度放縱了孩子的物欲,還是沒有對孩子做好偷竊行為規避教育,孩子被好奇心驅使,還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產生矛盾,使得孩子產生報復心理。
或者是因為父母對于孩子漠不關心,孩子意圖通過偷竊行為博得關注,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千萬不能一上來就對孩子嚴厲斥責、威嚇甚至大打出手,打罵一頓只會讓孩子想出更隱蔽的、能夠不讓父母發現的偷竊手段。
2、了解清楚原因,和孩子溝通。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時很容易沉不住氣,他們也不會去問孩子做一件事的原因,發現問題就先給孩子定罪。當然,孩子偷東西這種行為當然是不正確的,但如果作為父母只會去責怪孩子,不正確的教育孩子,孩子也是很難學好的。父母發現孩子偷東西,要先溫和的問清楚孩子為什么偷東西,然后雙方以平等的態度溝通,幫助孩子改掉這個錯誤。
3、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在孩子出現這種行為以后,過度打罵雖然不可取,但是也不能因為孩子還小就放任不管。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做錯了說幾句,下次注意別再犯就行了,家長這種無所謂的態度等于是對孩子偷竊行為的縱容,在孩子犯錯時,必須要讓孩子親自把東西還回去并認真道歉,讓他親自去承擔這種行為帶來的后果。
-
老話講“小時偷針,大了偷金”,生動地描述了一個盜竊犯的成長之路,也正是受這句話的深刻影響,很多家長最怕孩子偷東西,生怕孩子一旦偷順了手最后走上歪路。一個怕字,便暴露出家長管教孩子的軟肋,即當發現孩子有偷東西的行為后,不知道該如何正確施教,而是盲目地用簡單粗暴來懲罰孩子,試圖讓孩子改掉壞毛病,可結果卻發現根本沒用,孩子照偷不誤。那么,當家長發現小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發現小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
1、幫助孩孩子建立物品意識,第一沒有經過別人同意不能隨便拿本人的東西,第二、別人沒有經過孩子同意不能隨便拿孩子的東西,否則家長有權干涉。家長要對孩子這個行為進行約束,不然到了外面的世界,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約束力,自然會隨心所欲,想“拿”什么就“拿”什么。
2、陪伴孩子,正所謂最長情的告白是陪伴,對自家孩子亦是如此,家長在陪伴的時候,我們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受重視,也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心意,因此找到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尋求解決途徑,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它既需要父母多加關注孩子,找到偷竊行為的根源,也需要孩子的配合,考驗父母的實踐能力。
3、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權,有的父母經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隨便送人。這樣會導致孩子對物權認識不清。建議家長在送人前,都要先問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就知道贈予或索取都是需要別人的同意的。而不是任意拿走的。
4、信任孩子,“偷竊”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質不好或行為不端,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會滿足家人對他們的期望。如果家長把孩子看成喜歡小偷小摸、行為不端或經常撒謊的人,孩子極有可能如其所愿,變成家長所形容的這種人。
-
孩子的不良行為有很多,而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偷東西的行為。當家長發現孩子偷東西的時候,先不要急著發脾氣,更不能打罵孩子,而是要和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偷東西行為背后的原因。針對原因做出改變,讓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最好
1.立即制止
毫無疑問。當發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應該立即制止。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擴大。這也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2.單獨教育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和孩子在獨立的空間單獨溝通。第一要說明這件事情是不對的,第二要說明這件事情是很嚴重的,第三要說明接下來孩子要怎么做。這樣既沒有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又給孩子的人生上了非常有意義的一課。
-
孩子已經不小了,批評教育要掌握方法,不能大聲訓斥,不能一棍子打死認定是小偷。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他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孩子會接受的,相信也會改正。
11歲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
1、弄清楚原因,在這一段階段教孩子明辨是非,才不容易走入歧途。沒有意識到偷別人的東西。還有一種情況,無論身邊是什么情況,孩子很坦然的上前就拿拿到別人的東西,也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不遮掩,也沒掩飾對自己偷的行為。沒有任何意識,只不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已。
2、我們不要過于激烈的批評孩子,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心理狀態,然后根據孩子的心理問題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告訴他偷盜行為的不正確,想要得到的東西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正確的渠道來獲得,不要讓孩子因為犯錯產生逆反心理。
3、讓孩子覺得父母挺民主的,自然會往父母這邊靠,向父母打開心扉。這也是為什么有些家庭的孩子能和父母像朋友那樣交流,有些家庭的孩子從小到大都在和父母打地道戰的原因。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接納孩子之上的。唯有正確的愛,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分。
4、引導孩子建立道德觀和價值觀,家長還要幫助孩子樹立價值觀,讓孩子換位思考,如果別人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將他心愛的玩具和東西占為己有,他又會是什么心情呢?讓孩子知道世界是需要規則的,而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就是規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