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什么意思
現在在討論教育數字化轉型時,除了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以學生為中心和個性化學習外,都會以因材施教為理念或目標。因材施教在教學方面,對于孩子的成長是比較有利的。
因材施教是什么意思
因材施教的理念源自孔子,主要是指根據學生的特點,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即根據學生不同的材實施不同的教法策略,甚至教授不同的知識內容。
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是教育者要給予受教育者適切的教育,根據受教育者個資的特殊性去因勢利導,使每一個受教育者的能力和品性在自身資質和才能的基礎上獲得充分的發(fā)展與完善。因材施教還要兼顧公平、正義,因材施教原則在本質上就是教育正義原則的具體表現。
因材施教的近義詞有哪些
1、對癥下藥,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2、因地制宜,因:依據;制:制定;宜:適當的措施。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
3、因勢利導, 因:順著;勢:趨勢;利導:引導。順著事情發(fā)展的趨勢,加以引導。
4、有的放矢,的:箭靶子;矢:箭。放箭要對準靶子。比喻說話做事有針對性。
5、量體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實際情況辦事。
因材施教有何典故
有一天,子路向孔子問:“我聽到一件事,能不能馬上去辦?”孔子搖搖頭說:“不行!不行!有你父親和兄長在,為什么不和他們商量商量再辦呢?”子路聽后走了出去,接著冉求又來問孔子:“我聽到一件事,能不能馬上去辦?”孔子不假思索地說:“能,能,你馬上去辦吧。”
兩個人向孔子問話時,都叫年輕的弟子公西華聽到了。他馬上找到孔子,提出自己的疑問:“老師,剛才子路問聽到一件事能不能辦,你叫他問問父兄。冉求問起同樣的問題,你卻叫他馬上去辦。為什么對一個問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回答呢?”
孔子說:“你這個問題提得好,但我這么回答卻有道理:冉求這個弟子生性畏縮,遇事往往不敢決斷,決斷了又往往不敢實行,所以我鼓勵他能馬上大膽地去辦。而仲由呢?他生性魯莽,考慮起事來往往不周到。我叫他與父兄商量一下,正是要叫他冷靜一下,使他考慮事情更周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