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一位人物, 他編撰《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被稱為“二十四史”之首,司馬遷師承董仲舒,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
司馬遷的故事
司馬遷十歲起誦讀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啟蒙教育。淵源久長的家學對他后來治學道路有深刻的影響。后隨父去長安,同當時著名經學大師孔安國、董仲舒學習《古文尚書》和《春秋》。十九歲為補博士子弟。二十歲隨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開始了他的游歷生活。
他的足跡到達會稽,訪問夏禹的遺跡;到過姑蘇,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達淮陰,訪求韓信的故事;到過豐沛,訪問劉邦、蕭何的故鄉;到過大梁,訪問夷門,并考察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過楚,訪問春申君的宮殿遺址;到過薛地,考察孟嘗君的封邑;到過鄒魯,拜仰孔孟的家鄉。
此外,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壯游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回到長安后,武帝讓他帶著皇帝的命令出使巴蜀,到達今天昆明一帶大西南地區。太初元年(公元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太初歷》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公元前99年,李陵因戰敗投降匈奴,李陵家族被誅。
司馬家與李家是世家,司馬遷因為李陵仗義執言而被判死刑。為完成《史記》,自請腐刑,免死。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公元前87年,武帝架崩,司馬遷離開了長安,不知所終。
司馬遷寫史記的背景
司馬遷早年間就在全國各地游歷,收集各地的風土人情,從當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舊聞,之后又受學于孔安國和董仲舒。司馬遷具備寫作的能力,又有寫作的素材,因此早早就開始寫作了。
但是誰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司馬遷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時候,意外出現了。當時李陵自請五千兵馬出擊匈奴,戰敗被俘,漢武帝對此非常生氣。
漢武帝問司馬遷對這件事情怎么看,司馬遷說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愛國,投降是無奈之舉。于是漢武帝就把司馬遷給打入天牢。之后李陵投降匈奴的時候被公孫敖“坐實”了,司馬遷也受到了牽連,被處以宮刑。
受此大辱的司馬遷并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奮發圖強,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記》的創作中去。
以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等書籍,和諸子百家的著作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自己去當地調查取得的一些資料為材料,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認真的摘選,去掉了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言,對無法證實的事情保留態度,或者附上多種說法。
前后總共經歷了一十四年,司馬遷嘔心瀝血最終完成了這部史學著作《史記》,也留給了后世留下了一份無價的文化瑰寶。
司馬遷的名人事例
司馬遷的人物事跡:
司馬遷前145年在夏陽出生字子長,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