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寫作業家長該不該守在旁邊
生活中,很多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習慣性的陪在旁邊,一來監督孩子的寫作七情況,二來及時為孩子糾錯,然而,家長陪孩子寫作業也會對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如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不利于孩子獨立思考等。
初中生寫作業家長該不該守在旁邊
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孩子完成作業是孩子課外生活,家庭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孩子書寫作業的過程中如果有家長的陪伴,孩子就有了一份安全感和放心感。
但是,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的陪伴要適時適度,適情適理,萬不可發號施令,家長要給孩子時間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揮去思考,和孩子之間形成高度的契合度、信任度、尊重度,這樣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育和自覺。
家長陪伴孩子寫作業會產生哪些影響
1、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如果不是孩子主動提出要求家長陪,家長陪在身邊就會有種被監視的感覺,給本來就容易受影響而不能集中學習的孩子更大的心理壓力。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又像監工一樣不時地糾正、指責甚至是辱罵,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會無所適從。
2、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
家長長期陪孩子寫作業,會讓孩子產生兩種錯覺,一是作業不僅是自己的事,也是父母的事;二是我的學習最重要,父母陪我寫作業是應該的,結果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性,如沒有父母的陪伴就不肯寫作業。
3、形成不負責任的壞毛病
孩子認為,檢查作業是父母的事情,出了錯自然是父母的責任,與己無關,從而把本應由自己承擔的責任推到了父母身上。這種孩子遇事往往外歸因,即總是習慣把原因推到自身之外的人或事上去,而不愿意自己承擔責任。
4、不利于孩子獨立思考的訓練
適當輔導孩子寫作業是有必要的,但是父母起到的是一種引導作用,而不是在孩子碰到困難時,碰到不會的題目時,直接幫孩子解決,告訴他答案或者幫他查找資料。這樣的話,就扼殺了孩子思考想象的能力,使孩子產生惰性,不愿動腦,對訓練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有害的。
5、動搖孩子學習的動機和目的
家長如果長期陪寫作業,坐在孩子邊上監督、監視孩子作業情況,往往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誤的意識,孩子會錯誤在認為,寫作業是為父母而寫,讀書也是會父母而讀得,到至于在讀書和寫作業時,產生消極和被動的狀態。
孩子寫作業磨蹭,不愿意寫,家長怎么引導
第一,培養良好時間觀念。要從“手把手”到放手,先與孩子一起制定包括起床、吃飯、學習、玩耍和睡覺等各個方面的時間安排表;再買一個“計時器”放置書桌前,通過計時器的提醒,讓孩子慢慢學會時間管理,鼓勵孩子自主安排時間,建立自主性和責任感。
第二,提高孩子學習能力。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問題在哪。有的孩子是學習態度問題,有的孩子是學習習慣問題,有的孩子是學習價值觀問題,有的孩子是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提高等,找到癥結所在,對癥施加助力,提高學習力,戰勝拖拉磨蹭。
第三,提高學習效率。家長應該抓好學生的學習效率,因為,孩子不寫作業跟寫不完作業還是兩回事,因此,孩子學習的效率也很關鍵,如果孩子效率低,就會占用大量的時間寫作業。
第四,多加督促孩子。對于孩子的作業,家長一定要加強監督和管理,孩子是很能夠察言觀色的,如果家長放松管理,那么,孩子就會不愛寫作業,甚至敷衍了事,如果家長重視,孩子就會提高。
第五,不能討價還價。家長一定要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要拿孩子做作業當成條件,比如告訴孩子,只要完成作業,就給孩子某些好處,這種方式只能讓孩子學會投機取巧,不是為了學習而寫作業。